“内容精选、形式丰富、思政贯穿”三招上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课——环化学院化工教研室教学经验汇总

发布时间:2020-05-05 作者: 点击:[]

(通讯员:徐宗,魏来)2020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城封闭。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由于开学时间不确定,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停课不停学”,化工教研室也接到了学院下发的教学任务,要求将理论课程应开尽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极短的时间里熟悉授课平台,选取学习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资源,发布教学设计,建立师生沟通渠道,上传学生及网课资料······时间紧任务重,不少专业教师(如徐宗老师、魏来老师和林敏老师)作为党员干部白天还要下沉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准备教学。虽然困难很多,但老师们怀着高度的责任心,积极想办法、创条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将化工教研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网课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招:内容精选。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网课期间,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取,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授课内容既要便于开展网络教学,又要覆盖关键知识点并囊括课程重点,以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二是要将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使之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比如张桃先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精选了4个(甲醇、醋酸、烧碱、硫酸)化学产品的生产技术模块作为教学内容,并提前将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上传至学生群,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熟悉每次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预习。

张婷老师和林敏老师分别承担《定量化学分析》、《工业分析》课程,她们一致认为这两门课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的。由于线上教学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于是她们就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多平台资源融合运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出每一章节最重要的知识点,采取项目化教学,将其细化成视频、微课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知识点易于理解和掌握。为保证教学质量,她们在内容选择中的“量”上精简又精简,提炼出每一章节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直接切中重点;“质”上从简单到困难,课程安排将需要借助实验理解的知识点先让学生看视频,等到学校后再动手做实验。

徐宗老师讲授的《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内容较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他联系生活实际,根据重要知识点在多平台上撷取不同高校、企业的视频资源,多角度切入教学内容,将枯燥艰深的理论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动画视频,特别是通过将不同反应设备及其附属构件的结构进行3D全方位旋转展示,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部件,熟悉了各部件的功能,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IMG_3767魏来老师讲授的《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她根据本课程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选择了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涂料、黏合剂、香精香料等日常生活常见常用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教学,学生感到非常熟悉,很自然的就被引入到课堂上。她还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编排了授课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感觉学习起来难度没有那么大。同时她充分发挥了博士擅长科研的特长,将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内容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不是远隔千里,而是就在自己身边。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欣赏到了知识的魅力,既开阔了视野,也收获了求知的乐趣。

第二招:形式丰富。

网课和传统教学相比,最有利的因素是可以调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各个感官都可以参与学习,同时网络的优势又可以做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降低了学习门槛。但是由于缺乏教师面对面的监督,如果管理不当,则容易产生学生消极学习,只顾刷卡或是抄袭成风等问题。特别是化工教研室的教学对象不少是“单招生”。他们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弱,知识背景不足等问题,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有知识面广、内容繁杂繁多、结构复杂、理论性强等特点,同时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存在教学时长短、很多教具不能展示,实训设备无法使用等条件限制,再加上理论知识多、作业难度大、需要抽象思维和计算量的增加,因此达成教学目标有较大的难度,这些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很难学,教学效果普遍不甚理想。据调研,本教研室的两个专业中大量专业课程都存在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因此,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技术用足用好,同时保证学习效果便是化工教研室专业教师们面对的难题之一。

化工教研室的老师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后分析认为:其实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化解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整自如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展开“个性化”教学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全民网课”的态势未尝不是一个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接触网络教学,挖掘网络教学优势的机会,教师正可利用本次这段宝贵的时间来摸索网络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远程教学能力。如果教师能善加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也许可以达到线下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另外“单招生”在动手能力、接受新鲜事物、创新创造能力与普招学生并无明显差异,有些学生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出色。因此若能针对其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上课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或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如慕课、微课、视频、动画等,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枯燥的抽象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直观展示,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微信、QQ 等信息化工具向教师请教,教师则通过实时监控的学习平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个性化”教学,真正因材施教。

根据以上分析,化工教研室的老师决定利用各种丰富的形式来辅助教学:一方面将繁杂枯燥的知识用图片、动画或视频呈现出来,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学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和手段,设置签到、讨论、问卷调查、投票、测验,随机提问,评价,总结等教学环节,展开师生良性互动,促使学生深入课堂学习中。同时利用平台远程监控的功能,采用点名,讨论等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利用随机提问,学习监控,及时测验检查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看到自己每次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后分数“上涨”、展示优秀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张桃先老师在每一次课中都依照教学内容设置丰富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施教学,课前设置预习、讨论环节;课中设置签到、视频、测验环节;课后设置复习、预习、评价、总结等环节。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张桃先老师利用QQ群督促学生学习,并及时答疑解惑。特别是她还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若干问卷调查,以启发学生思考本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用品类型及消杀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的调查问卷,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又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教学效果。

0330课程安排

林敏老师的《工业分析》课程线上教学启动时,恰是全国用户激增,智慧职教平台采取了分时段限流的时间段,因此,她从学生乐于接受、学起来方便的角度出发,利用智慧职教平台,发布学习资料,不限制每天具体上课和签到的时间,但必须“当日内容当日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网络状况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同时,建立上课专用QQ群,24小时随时反馈学习情况、在线答疑。每天她都会在QQ群反馈当天的签到、课件学习进度、互动评价、总结等情况,三周时间,没有一天落下,无形中督促了学生每天落实学习,同时共布置了17次课后作业,平均两天一次,每次不超过5题,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3B9DDA10FBB634BDD583F1BD7152F36D

每天反馈学习情况、在线答疑

张婷老师在开课前还滞留省外,不在武汉。由于没有电脑和教材,又是第一次上《定量化学分析》,她只能用手机在网上收集资料,手写备课,后经多方沟通才借到了一台电脑。开课前,她跟所授班级班干部沟通,初定每周进行2QQ在线直播课,同时考虑到智慧职教平台采取了分时段限流,将直播课定在学生可上时间段,这样就能保证学生都能同步进入平台探讨完成各项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此外她还建立了上课专用QQ群,提前发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提醒学生提前预习,随时反馈学习情况、在线答疑。经过精心准备,《定量化学分析》准时在开学第一周周五开课了。

F163F1B193A39EEB1EAA3B691C9CC7C6 7BD0DC1C71BFFD30D558F3B61E09840F

上课初期张婷老师每次课都采用全程直播,现场提问完成活动,部分学生提出压力比较大,后经综合考虑她将教学方式做了调整,改进方式为每次开课提前在QQ群发布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要求等,上课开始依次开启对应的活动,每次课的第一节课引导学生自学知识点,完成活动,第二节课探讨活动时串讲重要知识点,这种方式学生反馈很好,不仅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学生感觉更轻松,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在考查学习效果上,她采取每次课前提问讨论等形式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的方式。课中每一个活动都对应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活动完成情况及时反馈。为巩固学习效果,她每周布置课后作业,每章学完要求学生提交笔记。对于作业完成质量好的同学及时在线表扬,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魏来老师和徐宗老师去年作为团队之一代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参加了“2019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了湖北省三等奖,因此他们对现代化教学理念、手段和技术比较熟悉。这次他们在承担的《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贯彻现代化高职教学理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展开教学。

开课前他们提前查阅相关资源,发现网上资源较少,因此决定采取自己制作教学资源的方式进行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现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他们选择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涂料、黏合剂、香精香料等日常生活常见常用的精细化工产品作为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主要以职教云APPQQ直播,武软E学堂、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等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同时借助网络资源,利用优酷等视频网站选取教学内容,将相关视频资源、PPT 文档资源进行整合,提前自建课程资源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教学过程具体实施过程: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及要求,并提供知识背景,课中设置穿插了签到,头脑风暴,讨论,问卷调查,投票,小组PK,提问等多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后为检查和巩固学习效果,设置了评价,总结,作业(包括题库作业和笔记作业)环节,设置答题时间(一般为1周)和次数(一般为3次)。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学重难点,他们会及时在QQ上答疑解惑,精心讲解,通过与学生互动,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消化知识。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他们不定期实名公布班级学习积分 Top10 的同学,展示优秀学生作业。同时点对点私聊提醒学习不达标学生,以保证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第三招,思政贯穿。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根本性、战略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重要理念的贯彻落实不断加强,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道、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专业教育课程上的“思政教育”体现为专业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载体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主动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化工技术和商检技术的专业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值得教师挖掘,同时授课的专业教师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新时代的专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安全意识、生命理念、爱国情怀、哲学素养和审美眼光。如何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是每一个专业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网课期间,化工教研室的老师主要从两方面在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思政贯穿。一是体现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方面。本次网课时间恰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作为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看待新冠肺炎疫情,调节心理,我们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林敏老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这段老师和学生高频使用网络互动的时期,在QQ群分享自己作为志愿者下沉社区服务居民的照片、见闻和科学防疫的小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8495B7C2F0636B8AC5B7E7BD51ABBCBB

与学生分享下沉社区和抗疫工作

张婷老师在线上教学这段时间,对于未请假缺勤,没提交作业的学生她都私下沟通,仔细问及原因,及时了解学生困难,积极关心鼓励学生,传播正能量。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三名教师(张桃先老师、徐宗老师和魏来老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与防疫知识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结合当前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教学,利用案例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

比如张桃先老师和徐宗老师利用专业课程知识,开展关于消杀剂种类和成分、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问卷调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徐宗老师和魏来老师在课堂上还多次给学生分享消杀剂的原理,不同口罩制作原料及工艺等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让学生开拓眼界,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除了和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思政贯穿以外,化工教研室的老师还在安全技能、环保意识、科学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比如魏来老师和徐宗老师负责的《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有大量实验,可以说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学生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化学规律,绝不能纸上谈兵。但几乎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实际上实验教学还包括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安全地做实验,否则极易出现事故。因此他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除了实验内容以外,同时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安全技能:比如不要直接去闻化学试剂,不要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危险物质要分类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钢瓶的正确使用,有明火的仪器的使用,溶液混合方法(如浓硫酸和水)等等。并且还依托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事故的方法,比如酸或者碱溅到皮肤上,被电炉烫伤,流到实验台面的酒精发生了燃烧如何处理等等。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习惯,他们在每一次实验学习时都要提醒学生使用实验室防护用品,如进入实验室要穿实验服,戴手套,必要时需要佩戴防护眼罩、护目镜和口罩,并详细讲解实验室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直到学生完全掌握。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获得美好生活的前提,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启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徐宗老师负责的《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的课堂上,他从两方面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启蒙:一是通过化学史中曾出现的“伦敦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日本水俣病”等真实环境污染事件,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分享周边水质分析、土壤分析、大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环保问题无处不在,必须认真面对。二是利用实验教学强化环保意识,比如通风橱的使用,实验完成后废液、废渣的处理等,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后随意处置试剂、废液,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他在实验教学前就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鼓励学生设计相应的方案来使污染物消除、无害或是减量,甚至资源化。通过这些环保意识的渗透,逐步培养了学生厉行节约、保护环境的素质,这也是化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化工教研室

2020430日星期四

 

上一条:环化学院实训室工作按下快进键 下一条: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方向------环化学院取经资深教师

关闭